这两年,无数人都把“同传”挂在口边,一方面成就了口译的大名,另一方面也造就了鱼龙混杂的口译市场。与此同时,历史比同传悠久、应用比同传广泛、从业人数也远远大于同传的“交传”却一时间显得默默无闻,甘为牛后了。接下来成都专业翻译公司——精益通翻译带大家分析下同传翻译和交替翻译。
同传VS交传
就今日的口译市场来说,交传的总量一定是大大超过同传的。只不过因为同传被打扮得更加光鲜,得到更多地追捧和宣传,所以显得好像全世界都在使用同传,而交传的身影则被严重忽视。不过,交传之所以退到一个不太引人注目的角落,还可能是因为很多交传的工作都交给了口译员,他们每天跟着领导,一年要做几百场的交传,几乎没有时间出来揽私活,接小会。
因此,交传译员中有很大一部份都没有加入到实际的口译市场上来,他们的影响力自然也就没有那些专门在市场上淘金的自由职业者。说到这些自由职业者,他们的影响力其实是蛮大的。因为他们没有别的工作,一心一意地开拓口译市场,尤其是同传市场。之所以关注同传市场,是因为与交传相比,毕竟同传的报酬更高,而且在目前这样缺乏翻译质量监督的年代,同传毕竟是更好用来唬人的!
为什么交传“更具挑战性”?
交传与同传的一大不同就是,同传不需要直接面对观众,而交传则需要。这一点其实有很多意味,而且这也是不少“同传翻译”不愿做交传的一大原因。同传可以“躲进小楼成一统”,同传箱子就是最好的庇护所,同传可以不见观众,可以免除stage-fright,同传还可以长得“很丑”,但只要声音“很温柔”就足够了。可是交传译员就没有这么好的条件了,要直接面对观众,要给观众审美器官以愉悦感,因此对长相也会有要求。
正式因为交传需要直接面对观众,而同传可以躲进箱子,因此也造成了一种对交传的不公平。现在是全球化的时代,开任何国际会议都总会有两种语言都不错,而且又懂专业的人,这些人或者是某个外国公司、外国机构的驻华代表,或者是中国机构、公司的一些海归,他们自己永远不会走到前台担任翻译,但却常常喜欢指出交传译员的一些小错误,主要是用词不准。可以想象,他们这些人每天从早到晚就干一件事情,他们当然知道的比可怜的可能是头一天才拿到材料的口译员多。
对于口译员来说,会议内容自然了解的越多越全面越好,不过,由于总是在进入全新的领域,口译员几乎不可能在短时间里迅速进入会议涉及领域的原理、机制和系统层面,而只能对基本的概念、名词和事实加以快速吸收,所以在现场出现口译员不懂具体原理,但却能举重若轻地对发言人复杂的介绍娓娓道来,让双方沟通无碍。这一切的起点就是会议词汇,在准备会议时,对相关的词汇采取一点“死记硬背”的功夫未尝不值得提倡。开会之前的充分准备自然重要,但临场的发挥同样关键。与同传的工作状态相比,交传时尤其面对着更大的压力,听众期待的眼光有的时候就是一种莫名的心理压力。
在这时候,一方面交传译员需要稳定心情,沉着应战,把握会场局面,而另一方面却又不能让自己的翻译显得过于保守、枯燥。这时候可能就需要一点点地技巧和经验来帮忙。对此,我们的体会是,“复杂的句子做简单,简单的句子做复杂”。其实这条法则也同样适用于同传,口译员在口译现场所承受的压力是巨大,即时传译的过程中会遇见种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和问题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对于发言人说出来的很复杂、很花哨的句子,最好尽量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,例如可以借用一些长句划分的手段将长句、复杂句变成简单句。这种变化其实并不完全是为了口译员自己轻松起见,而实际上是符合口语听众的听解特点的。口语和书面语不一样,书面语要求优美、严谨,而口语则有所不同,我们平常说话时很少会用到非常复杂、严密的句子结构,而多喜欢用一些简单、明了、活泼的句子。口译中,如果碰见那些特别古板、喜欢炫复杂句子的发言人,为了便于听众理解,也许尽量简化复杂的句子结构。
以上谈到的有关同传与交传的话题,都是我们成都专业翻译公司——精益通翻译公司从活动实践中的总结体会。
本文由专业翻译公司整理,此文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!
电话:400-678-7831
邮箱:info@jytfanyi.com
地址:成都市青羊区德盛路50号3-5层办公区